《赵氏孤儿》对欧洲戏剧文学界有什么影响?
《赵氏孤儿》对欧洲戏剧文学界有什么影响?《赵氏孤儿》的多种欧洲文本出现之后,对欧洲戏剧文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,不仅引起戏剧评论家的广泛注意,而且也引起剧作家的兴趣。此后的几十年间,欧洲相继出现四五种改编本。在此,百花阅读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《赵氏孤儿》对欧洲戏剧文学界产生的影响。
1741年,英国赫谦特最早把《赵氏孤儿》改编成《中国孤儿》的剧本。1748年,在欧洲艺术界中,名声显赫的意大利诗人梅达斯塔苏,创作了一出名为《中国英雄》的歌剧。其情节与《赵氏孤儿》基本相同。这出歌剧在奥地利上演后,获得巨大的成功。
此后,被誉为欧洲文学巨匠、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伏尔泰,读到了马若瑟的译本,便对中国戏剧和《赵氏孤儿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。他说:“戏剧诗之发达最早的,则莫过于在伟大的中国和雅典。”他认为《赵氏孤儿》是中国14世纪的作品,若与法国或其他国家14世纪的戏剧相比,那又不知高明多少倍了,简直可以算是杰作了。于是,他着手改编马若瑟译的《赵氏孤儿》,1755年,他完成名为《中国孤儿》的大型五幕历史悲剧。
伏尔泰的《中国孤儿》剧本,把故事从春秋时代移到了元朝。讲成吉思汗占领北京之后,搜捕前朝的孤儿王子。他手下一名叫减棣的官员,乃托孤寄命的忠良,臧棣将王子藏在家里,并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冒充王子交了出来。不久,成吉思汗侦知臧棣夫妇藏匿了真王子,大怒之下,把臧棣的妻子伊达梅关进宫中。原来,伊达梅与成吉思汗从前是一对情人,因而,成吉思汗要伊达梅改嫁,可以不追究藏匿王子之罪。www.8188w.com伊达梅爱自己的孩子,也爱丈夫,抵死不从。在临刑前夫妇诀别,伊达梅要丈夫先把她杀死,然后自尽。这一切使成吉思汗大为感动,终于把他们全部释放。
伏尔泰写作《中国孤儿》还有另一动机,就是要回答当时法国另一位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,对中国文明的疑问。卢梭在《科学与艺术论》这篇著名的论著中认为:中国虽有发达的文明与艺术,但最终免不了成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奴隶。那末,所谓的文明和艺术又有何用?伏尔泰则通过改编中国的《赵氏孤儿》,巧妙地提出了与卢梭完全对立的观点,说明中国文明具有伟大的力量和巨大的价值。在中国,真正的被“征服”,不是中国人民,而是吸收了先进文明的北部游牧民族。中国传统的哲学,尤其是孔子的学说是给人以德性教育的有力武器。所以,伏尔泰把他的《中国孤儿》,也风趣地称为“依孔子的教训编成的五幕剧”。
伏尔泰的《中国孤儿》于1755年8月,在巴黎皇家剧院首次公演,轰动了整个巴黎。各种报刊纷纷加以评论,给予高度赞扬。《爱丁堡评论》说:伏尔泰是18世纪最伟大的作家。
我们读了这本作品,既高兴,又奇怪,因为他把中国道德的严肃与鞑靼野蛮的粗犷一齐搬上法国舞台,同时与法国的谨严细致风格毫无抵触。
此后,伏尔泰的剧本很快传到欧洲其他国家。1759年英国作家A·墨菲,对伏尔泰的《中国孤儿》作了些修改,以英文出版,并在伦敦德罗兰剧院上演,获得极大成功。此后,这一剧本又越过大西洋,走上美国舞台。(王宏凯)
以上就是有关《<赵氏孤儿>对欧洲戏剧文学界产生的影响》全部资料分享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(文章配图来自网络)
链接:http://www.8188w.com/post-1473.html